漫步通辽街头,你可知道在你的脚下,除了柏油路、泥土和纵横的地下管道外,还有一片巨大的空间人防工程。对于防空洞你是否还有记忆?在市民的记忆里,有人觉得,防空洞是用来躲避飞机轰炸躲避灾难的;有人觉得它只是一个阴暗潮湿,伸手不见五指的废弃的深洞。那么,通辽地下防空洞的过去和现在是啥样子的?今天是“九一八”事件爆发83周年,通辽全城将拉响防空警报,近日,记者联系到了通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陪同记者一同钻进地下城一探究竟。原来,在我们城市各处,有很多如蛛网般密集的庞大的地下防空通道。
16日下午4时,记者跟随通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工程维护管理站相关工作人员,带着两只手电筒进入了位于霍林河大街东段、人防办公室门前的一个隐秘的防空洞入口,一进入防空洞就可以感觉到一丝细微的凉意。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条防空洞贯通整条霍林河大街,每隔百余米就会有很多拱形门和岔口,顺着工作人员微弱的灯光望去,当年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清晰可见,这是通辽最古老的防空洞,建于上世纪70年代。“这就是最早期的防空洞,宽度为1.5米至2米,高度1.8米,底部直墙1.1米,上面是拱形的。过去修建的防空洞只是考虑打核战争时防冲击波,没考虑防毒气等,防护设施稍差一些。”工作人员指着洞内的设施对记者说。“1969年,通辽建的第一条防空干道是原盟委至原军分区路段(今沃尔玛北侧新兴大街起西至交通路),那时候各个单位、厂矿、公司,接受统一分配的任务,开挖防空洞。1976年建成的霍林河大街段的防空洞是现存比较完好的防空洞(西起辽河大桥桥头,东至福利路),咱们通辽当时的防空主干道有明仁大街疏散干道,霍林河大街疏散干道,南北疏散干道(永安路至铁南森林公园处),主要就是这三条。”通辽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工程维护管理站站长段继军对记者说。记者在现场看到,防空洞能容下3个行人并排行走,里面还有不少岔道,纵横交错。据段继军介绍,现如今通辽最古老的防空洞一部分保存得还可以,但原各单位的地下防空洞因为房地产开发和部分存在质量上的问题等原因被拆掉了一部分。防空洞虽然长期没用,但人防办年年都会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专业技术人员每年会对防空洞进行4次检查,看看工程现状,对地上建筑物有无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地上安全。”段继军说。段继军和记者说,通辽目前有人防工程100余处,它们都能在灾难来临时,为市民提供最佳的避难场所。
“通辽的防空洞主要是从1969年开始的,截至1991年已初具规模。1948年初,原哲里木盟和通辽县(今通辽市)防空指挥部针对军队飞机的狂轰乱炸,组织居民、机关、驻军,在街道、院内挖防空壕、防空洞、防空窖、构筑简易工事等防空掩体。”段继军说。段继军向记者介绍,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原哲里木盟和旗县市革委会为落实党中央、主席“要准备打仗”的指示,为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能藏、能打、能疏散、能生活、能生产的目的开始深挖防空洞,段继军向记者介绍,当时上初中的他并没有身在通辽,但在其他城市也参与了挖防空洞工程,“但当时全国都是一样的,全民动员,铁锹人工挖,全靠人力,工人、学生、店员、服务员被抽派后培训多日,就开始大干了起来。”据段继军回忆,当年挖防空洞的时候,铁铲、铁锤、铁锹这些工具都是必不可少的,清理废土,拉电线,安电灯......有的是全天赶工,有的是8小时之外赶工,“那时候相应毛主席号召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挽起袖子、拿着工具去挖防空洞,有的人干脆就在洞旁吃饭,吃完了继续挖。”段继军说。通辽的防空洞修建数十年来,除了挖洞的记忆外,到底有没有真正使用过?对此,段继军和记者说,防空洞就是用来防空袭的,由于防空洞修好后并没有遇到过战争,所以也就没用过,“但演练的时候用过,当时战争的恐怖气氛很浓烈,那时候一个月或两个月就要演习一次,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防空洞,确定隐蔽人员的速度和数量等。”段继军对记者说。
不少市民都说,抗战影片《地道战》中,人民利用地下四通八达的通道,常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地道和防空洞等人防工程是一回事吗?对此,段继军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字面来看,人防就与电影中的地道有很大的不同。地道严格来讲是战术层面的,需要有攻有守、攻守结合,在防御敌人进攻的同时,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而人防工程则是战略防御上的,主要用来防止平民及重要的战略设施遭受敌人来自空中的打击。”段继军说。
段继军和记者说,通辽市的人防工程是防空洞和防空地下室相结合的,平战结合、军民两用。平战结合于1976开始,在建设中由单纯地注重战备效益逐步转变到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70年代-90年代时,我市的一些防空洞曾被用作蔬菜储存室,因为当时没有保鲜库,而防空洞冬暖夏凉,保湿度好。但随时代的发展和各类电器的普及,防空洞也就没有了该类用途。”段继军同时说,现在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建房高于10层的,必须建防空地下室,地下挖深三米以上的,也要建防空地下室。建设之初,须有人防审批,建设面积一定要达到要求,只可以多建,不可以少建。“过去只是考虑打核战争防冲击波,没考虑防生化武器等,防护设施不完善。现在的防空地下室,既要防核、防毒、防生物,又要防各种武器。”段继军说。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市区的诸多小区都建设了一定面积的人防地下室,“它与一般的地下室不同,要安设通风装置、消防装置和水源管道,还有防爆阀闸等,人防地下室的顶板厚度有非常高的标准,一旦受到空袭或冲击波,阀门就会关闭,藏在里面的人不可能会受到伤害。”段继军说。有不少市民质疑,一般的导弹能穿透建筑物几十米,人防工程应该不安全吧?段继军表示,其实不然。“按照国际惯例,民宅在战时并不是对方的打击目标,按照标准建设的人防地下室,能禁得住导弹爆炸引发的冲击波,所以战时躲避在人防工程里还是相对安全的。”段继军说。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现如今,我市很多建筑尤其是新建建筑下面的地下车库,就是根据新的防护技术战术要求设置的新型防空洞,“战时做防空洞,平时做单位或居民的地下停车库,平战结合。例如红星新城小区地下一万多平米的车库就是人防工程中的防空地下室。有的地下人防工程还能从事商业活动,比如百货大楼、哲里木广场、内蒙古银行等的结合地上工程修建的防空地下室,都是新型防空洞。时间过于久远的老防空洞现在开放的部分就是地下热力管道从中穿过,其他没有开放的部分,因为老建筑通风条件有限,不防水,没有很好的方法运用,用得也不安全。”段继军说。
记者在采访市民时还了解到,一部分市民担忧地下人防工程商业化后,商铺的商业活动不可能影响人防工程战时发挥效果?这种担心在段继军看来绝对没必要,“这期间会涉及到一个平战转换的过程,各种妨碍躲避的多余的商业设施都会被移走,对人防设施的一些漏洞在战前还会做加固处理。”段继军说。段继军和记者说,“平战转换”是面临战争时采取的行动,“这个转换有三个时间段,一种是早期转换,一般在一个月左右;一种是应急转换,一般在半个月左右;一种是紧急转换,时间在3天之内。”段继军和记者说,遇到不同的情况会启用不同的转换方案,在转换的时间内,专业技术人员会对地下人防设施做医疗、食品、电力等准备,同时会清除各种影响防空的不利因素。
虽然我们城市地下有一张庞大的人防工程网络,它与市民和城市的防御息息相关,但却非常容易被忽视。就市民而言,学会发现和使用防空工程避难也是一种基本的生存知识。在随机采访市民中,当记者问及“若突发战争灾难,你知道哪里可以藏身逃生?”这样的一个问题时,不少市民并不清楚。对此问题,段继军说,老百姓应多接触人防元素。“现在市区内大部分小区地下室都设立了人防紧急避难场所的标牌,我们陆续还要开展人防知识进学校、进社区等宣传活动,每个小区每栋楼里都配备上人防技术员,让更多的市民知道哪里有防空地下室,防空警报拉响后,如何十分钟内进入防空设施中,同时学会自救、逃生等技巧,从这一点来说,宣传防空地下室的位置等就显得十分重要。”段继军说。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